首页
美国政府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、趋势与启示

2016-12-26 11:08:07

学前教育投入一直处于我国教育层次中的薄弱环节。2010年,政府学前教育投入占GDP 比例不足0.06%,占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只有1.7%,而美国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投入占GDP 比例基本维持在0.35%,占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在6%左右。探究美国政府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,我们发现:

(1)投入依据不同层级政府法律,以各种各样的项目形式进行,这些项目无论在管理部门、资金来源,还是在项目目标、准入条件等方面各有侧重,缺乏统一的学前教育投入政策,具有明显的拼凑特征。由于项目运行相互独立,政府整体投入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,使得在地方层面协调联邦政府、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流,一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。

(2)学前教育投入主体为州和地方政府。但是,联邦政府投入增速较快,而地方政府投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。政府间的投入分工在各项目间差异明显。

(3)从投入资金的使用上看,除学前一年外,无一例外地将受益锁定在低收入家庭、残疾儿童和面临学业风险儿童等弱势群体上,但当前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帮助仍以扩大教育机会为主,还没有上升到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,这一点可以从生均补贴额不断下降清晰地看到。

从美国政府学前教育投入政策实施效果和相关研究进展,可以看到美国学前教育投入存在以下三方面明显变化:

(1)强化联邦政府规划和引领学前教育发展的作用。与其他教育层次相比,美国学前教育更多地得到了教育部门之外的政府部门的关注,这对初期学前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但是,随着学前教育项目规模扩大,项目间发展目标、准入条件、经费使用要求差异,对学前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都造成了负面影响。协调已有学前教育项目,成为美国联邦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。

(2)进一步突出联邦政府在缩小投入和质量差距上的扶弱功能。尽管美国学前教育在整体上有了长足的发展,但州与州之间学前教育投入和质量的差距非常明显,促进公平的责任很大程度上落在了联邦政府肩上。

(3)增加财政资金投入,提升学前教育质量。学前教育的研究成果不断强化质量与收益的正相关关系,只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,社会才能获得远超过成本的长期收益。这些研究成果也为学前教育投入重点——从机会到质量,提供了经验支持。提高教育质量,必须吸引优秀师资从事学前教育事业,为此需要增加学前教育投入作为必要条件。

美国学前教育政府投入现状及趋势,对我国的启示意义:

(1)补足我国政府学前教育投入的短板,可以借鉴美国政府增加学前教育投入逐步推进的原则,先将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范畴,同时将贫困家庭儿童、残疾儿童等弱势儿童的学前三年(甚至更早)的教育,纳入财政重点补贴范畴。

(2)制定学前教育质量标准,明确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上的分工。结合美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以质量换机会的教训,同时考虑到我国五级政府和县乡财力差距较大的现实,我国应制定学前教育质量的国家最低标准、投入的国家最低标准以及不低于国家标准的省级最低标准,并通过转移支付制度,明确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上的责任分工。同时,对自身财力无法保证质量要求的县(市),需要在转移支付制度中明确中央、省级政府各自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责任。对不能满足国家最低标准的县市,转移支付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;能够满足国家最低标准,不能满足省级最低标准的县市,转移支付责任由省级政府承担;国家最低标准和省级最低标准均不能满足的县市,转移支付责任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分担。另外,还可以对学前教育投入、质量水平超过自身财力的县(市)给予奖励性转移支付,以增加学前教育投入,推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。

关闭